2007年1月1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代表携手媒体架起的是民意通衢
蹇庐氏

  再过1个多月,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要在京召开。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在忙于收集各方意见建议的同时,委托《浙江法制报》向社会征集议题(1月9日《浙江法制报》)。携手媒体征集议题,既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责意识的增强,也拓展了他们倾听民声、了解民意、集纳民智的渠道,同时显示了媒体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。其意义是多方面的,其作用也值得充分期待。
  经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,是群众愿望和群众利益的忠实体现者和维护者,这也是人大代表存在的民意基础和法理基础。就如赵林中所说,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,更意味着一种责任——这荣誉,就体现在群众对你的信任;这责任,则体现在你对群众的关切。
  这种关切,必须建立在广泛联系群众的基础上——当然,这也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。然而,由于我国的人大代表大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,因此,平时了解民情、收集民意,难免会受到时间、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,个人力量,毕竟有限。
  所以,最近一段时间,有不少人大代表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群众。有的召开座谈会,有的当面接待群众,有的走访了解和现场视察,有的发征求意见函,还有的开通热线电话、开设代表博客……如此种种,都是为了能够更顺畅地听到来自不同阶层、不同群体的民声,真切地感知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、所喜所忧,更广泛有效地察民情、知民意、听建言。
  我认为,人大代表借助媒体来倾听和收集民声民意,是进一步拓展了联系群众的渠道。媒体直接面向群众,更能够广泛、便捷地倾听和反映群众的声音,同时也具有形成社会舆论的力量。因此,人大代表借助媒体,也就等于为自己装上了“顺风耳”。
  事实上,这次赵林中代表委托《浙江法制报》征集议题,已经获得了热烈的响应。许多读者纷纷就民主与法治、诚信与道德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话题,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,特别是“三农”问题,以及对现有法律、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等等建言献策。
  当然,读者的意见建议可能仅仅是一家之言,不一定就能形成议案,但对人大代表来说,这些意见建议无疑都是值得珍视的,毕竟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声。我相信,在这些意见建议里“披沙拣金”,就能提炼出值得决策机关认真对待的真知灼见。
  本来,媒体与人大代表的作用就有一定的相似之处——都有倾听民声、反映民意的功能。而人大代表与媒体的联手,实际就是我们的民意代表和舆论平台的“强强联合”,它在倾听民声、了解民意、集纳民智上将产生一种可喜的“放大效应”——便捷有效地实现群众与人大代表的互动。这种互动最终要达到的,是民众参与国是决策的良好效果。